來源:運城發布
山西運城,“鹽運之城”。因鹽而生,因鹽而興。這里有一處獨特而奇妙的景觀——“七彩鹽湖”。從高處俯瞰,大大小小的鹽池縱橫交錯、星羅棋布,在陽光的照射下,水光瀲滟、色彩斑斕,宛如大自然的調色板,令觀者驚艷贊嘆。
這一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老湯”,歷經數千年不僅沒有褪色,味道仍不減當年。它究竟因何而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人為造就?抑或是兩者疊加的結果?
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將推出特別節目《會變顏色的湖泊》,與您一起探秘運城鹽湖的成因與顏色之謎,了解它的昨天、今天、明天。
揭秘一:運城鹽湖為何數千年生生不息
山西最大的湖泊——運城鹽湖,地處山西晉南盆地,面積132平方公里。鹽湖,顧名思義,是含鹽分很高的湖?!昂兩爆F象對于鹽湖來說并不罕見,但運城鹽湖和世界其他鹽湖最大不同是,它能呈現五顏六色的湖光山色。
豐富的航拍畫面,展現出大美鹽湖的壯觀。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鹽湖顏色的變化,創作團隊拿到了近5年衛星拍攝到的對地觀測照片,為觀察鹽湖提供了600多公里外、獨特的太空視角。
一般來說,鹽湖是一個湖泊的老年期和死亡期,然而,運城鹽湖幾千年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何開采了數千年,它還會如此活力四射、五顏六色?
運城鹽湖的由來,能夠追溯到百萬年前。地殼運動、海陸變遷,大量含鹽類礦物質匯集于此,經過漫長的自然蒸發、沉淀富集,形成了天然的鹽湖。
為了搞清楚運城鹽湖幾千年永不褪色充滿活力的秘密,主創團隊采訪了來自中國地質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權威專家,選取“一百多萬年前”“七萬年前”“一萬年前”3個重要時間節點,通過精心制作的三維動畫,簡潔形象地揭示了運城鹽湖的“三生三世”。
鉆取鹽湖湖心樣本、切割湖底黑泥、中條山高鎂白云巖采樣……帶領觀眾沉浸式“走進”科考現場。
原來,運城鹽湖生命力,源自背靠的中條山源源不斷的補給。正如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振宏在片中所說,“中條山就像父親一樣呵護著它(運城鹽湖),給了它成長最好的營養?!?/span>
揭秘二:仙女蝦是湖水變紅的原因嗎
片中生動呈現了鹽湖中的一種神奇生物——仙女蝦。
這種形態優美、身姿靈活的浮游動物,學名叫鹵蟲,是高鹽度環境中誕生的一種特有生物,體長1至2厘米,肉眼可見。仙女蝦營養價值很高,是水產養殖的上等餌料,也叫鹽水豐年蟲。
由于仙女蝦看上去是紅色的,當它們大量、密集地漂浮在水面上,就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是它們讓鹽湖水變成紅色。但事實上,仙女蝦并不能真正使鹽湖水變顏色。令湖水變色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研究人員發現,鹽湖的水體里含有大量的嗜鹽微生物——嗜鹽古菌,在地球生命誕生之初就已經出現。將它分離出來后觀察,發現嗜鹽古菌的細胞通體都是紅色的,或淺紅或深紅,而產生紅色的原因,是由于它的身體可以產生一種叫做色素蛋白的物質。
在高鹽環境中,與嗜鹽微生物共生的還有一類特殊生物——鹽藻。鹽藻誕生于10億年前,是地球上古老的單細胞浮游生物。在中低鹽度鹵水中呈綠色,當鹽度增高時,鹽藻內部會積累一種紅色物質——β-胡蘿卜素,以增強細胞的抗鹽能力。
除了紅色,鹽湖還有綠、藍、黃等很多顏色。專家說,藻類里含有葉綠素、葉黃素、β-胡蘿卜素……隨著濃度的不同,顏色也就不同。
揭秘三:五顏六色的湖面如何形成
原來,湖水變色主要是鹽湖里的古老“居民”嗜鹽古菌和鹽藻的“功勞”。那么,形態各異、五顏六色的湖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這就要說到我們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墾畦澆曬法。運城鹽湖有著4600多年的開采史,這套獨特的制鹽方法也被稱為“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
墾畦澆曬法和種莊稼很像,墾地為畦,將大鹽湖分割成一個個小鹽池,湖中鹵水引入畦內,用于曬鹽。每個小鹽池就是一個小生態,水體環境不同,其中所孕育的生物種群也不同。這種人為開采的方式,框出了五顏六色的“調色板”。
運城七彩鹽湖的秘密,就在于這四大因素:嗜鹽微生物、藻類、浮游動物、礦物質。
每年從中條山地下水及地表水獲得的礦物質,為鹽湖提供了一個天然的生態溫床,在這個溫床之上,各種適應不同鹽度的微生物在基本沒有天敵的情況下肆意生長。夏天是鹽湖最美的時節,氣溫上升,湖水蒸發,鹽度增高,嗜鹽微生物、浮游動物、藻類大量繁殖,湖水的顏色就會變得更加鮮艷。
揭秘四:從“生產”到“生態”鹽湖如何轉型
2020年9月,運城正式啟動“退鹽還湖”“還湖于民”。未來鹽湖的發展將從這些特殊的微生物、植物、動物入手,推動鹽湖的轉型升級。
研究人員將鹽湖中分離獲得的一些具有特殊顏色的嗜鹽微生物菌種進行培養,然后再投放到鹽湖水當中,想讓哪個鹽池呈現哪種顏色,就可以投放能產生那種顏色的嗜鹽微生物,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美麗人們的視野,增加鹽湖的觀賞價值。嗜鹽微生物、鹽藻、鹵蟲的大量繁殖,也能吸引更多鳥類在此棲息。